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厅里,十几个孩子身着白色击剑服,手持花剑,在剑道上灵活地移动、突刺,金属碰撞声、脚步声、教练的指导声与孩子们轻快的笑声交织在一起,洋溢着活力与热情,站在场边的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注视着这一幕,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。
“看到孩子们重新回到剑道,享受击剑的乐趣,是我们最大的心愿,”王钰在接受专访时这样说道,作为北京市击剑协会的资深管理者,同时也是一位曾经的击剑运动员,王钰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青少年击剑运动的普及与发展,她特别强调,击剑不仅是一项竞技体育,更是一种教育方式,能够帮助孩子培养专注、自律和坚韧的品质。
过去几年,由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干扰,许多线下体育活动被迫暂停或转为线上,击剑运动也不例外,孩子们无法像往常一样在剑道上训练、比赛,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技能提升,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对击剑的热情,王钰坦言,那段时间对于青少年击剑工作者来说是一大挑战。“击剑是一项需要面对面交流、实战对抗的运动,线上训练虽然可以弥补一部分技术练习,但无法替代真实的剑道体验。”
随着线下体育活动的逐步恢复,北京市击剑协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帮助孩子们安全、顺利地重返剑道,王钰介绍,协会与多家击剑俱乐部合作,制定了详细的防疫与训练指南,确保训练环境的安全,协会还推出了一系列趣味性强、参与度高的活动,如“击剑体验日”、“亲子击剑挑战赛”等,旨在重新激发孩子们对击剑的兴趣。
“我们的目标不是急于让孩子们回到高强度的竞技训练,而是先让他们重新感受击剑的快乐,”王钰说,她认为,兴趣是孩子长期参与体育运动的根本动力,尤其是在经历了一段特殊时期后,许多孩子需要时间重新适应线下训练的氛围,重建对击剑的信心和热爱。
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享受击剑运动,王钰和协会的同事们还注重优化训练内容,降低入门门槛,他们设计了许多游戏化的训练项目,将基本技术练习融入趣味活动中,让孩子们在玩中学、在学中玩,通过“刺气球”游戏练习准度,通过“障碍挑战”练习步法灵活性,这些方法不仅提升了训练效果,还增强了孩子们的参与感。
除了技术训练,王钰还特别强调击剑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,她表示,击剑是一项需要高度专注和快速决策的运动,能够有效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。“在剑道上,孩子需要随时观察对手的动作,迅速做出反应,这种训练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影响。”
许多家长也对此深有体会,一位经常带孩子参加击剑训练的母亲表示,她的儿子在学习击剑后变得更加自信和沉稳。“击剑让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压力,如何在逆境中坚持,更重要的是,他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快乐。”
王钰认为,这种快乐是孩子坚持击剑运动的关键。“体育的本质是让人身心健康、感受快乐,我们希望通过击剑,让孩子体验到运动的乐趣,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。”她还提到,协会未来将继续推出更多适合不同年龄、不同水平孩子的击剑项目,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并喜欢上这项运动。
在推动击剑普及的同时,王钰也没有忽视竞技水平的提高,她表示,北京市击剑协会将继续加强教练员培训,完善青少年竞赛体系,为有潜力的孩子提供更高水平的训练和比赛机会。“普及与提高是相辅相成的,只有让更多孩子接触击剑,我们才能发现更多优秀苗子,为北京乃至国家的击剑事业输送人才。”
尽管面临许多挑战,王钰对青少年击剑运动的未来充满信心,她相信,随着社会对体育重视程度的提高,以及家长和教育者对体育育人功能的认可,击剑运动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“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剑道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成就感。”
在采访结束时,王钰再次强调了她和协会的初衷:“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,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起点和归宿,无论未来遇到什么困难,我们都会坚持这一理念,为青少年击剑运动的发展贡献力量。”
随着夕阳西下,训练厅里的孩子们陆续结束了一天的训练,他们脱下击剑服,脸上挂着汗水和笑容,互相讨论着今天的精彩瞬间,对于这些孩子来说,击剑不仅是一项运动,更是一个充满快乐和挑战的奇妙世界,而王钰和她的同事们,正是这个世界默默的守护者和引路人。